湖南理工学院第三届“屈原文化季”拉开序幕——龚红林教授“洞庭波兮”南湖学堂开讲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15:49 叶海燕 易宇洁浏览: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世界读书日前夕,洞庭湖畔、书山之中的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内传来阵阵诵读之声。屈原的千古名句在师生共读中余音袅袅,这堂“南湖学堂”里扬起一阵学术浓郁的“洞庭波兮”。

422,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龚红林教授再次做客图书馆“南湖学堂”,为师生带来“洞庭波兮:屈原创作的地理轨迹与文化根脉”的精彩讲座。吸引到师生读者及屈学爱好者120余人前来聆听。图书馆馆长陈近担任主持。

龚红林教授高度赞扬图书馆屈学文献特藏室在传承屈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读书分享活动环节为序章,抛出“相知屈原”“求知楚辞”“学坊互动”三个特色题目,以有奖竞答的方式,助读者相知屈原,开启与屈原对话的心灵之旅。在对屈原创作的地理轨迹与文化根脉进行分析前,龚教授分享此次讲座的资料来源,结合大数据梳理出多年搜集的佐证资料,认为读楚辞就是要读文献、读文物、读民俗。龚教授带领师生求知楚辞,探寻楚辞生成的“江山之助”,重点对“洞庭”概念进行深刻阐释,重绘屈原创作的地理轨迹,以屈原作品为理论依据,分析屈原的行吟轨迹以“洞庭”书写为中心,提出“洞庭是屈原走向世界的见证者”这一深刻结论。通过师生共同诵读作品,龚教授引导读者有所感悟,揭示出“屈原一生追寻舜帝,尧舜传说是屈原创作的文化根脉”。

在提问环节,龚教授对“舜帝影响屈原,而舜文化在屈原文化中发扬,两者当如何平衡?”等读者问题作出回答与阐释,并指出应从不同角度看待湖湘文化与舜文化的从属关系。

讲座中,龚教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态度受到师生的敬佩,尤其是其设计的“学坊互动”有奖竞答环节更是以书为媒,激发了在场读者的参与热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来自中文学院的易同学拿到签名书后激动地说:“在本次屈原作品寻根探源之旅中收获颇多,不仅得到奖品与龚教授的亲笔签名,更是从中体悟到的学习方法与人生道理,激励着我去践行学术与文化的知行合一。”

据悉,本次南湖学堂讲座正式拉开了“芳菲菲其弥章——湖南理工学院第三届‘屈原文化季’”的活动序幕。近年来,为活态传承屈原的精神遗产,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精心筹建屈学文献特藏室,倾力打造“屈原文化季”品牌,生动呈现屈学文化、龙舟文化、端午文化、楚文化等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筑牢信仰之基,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润物无声之力量。

 

撰稿:叶海燕 易宇洁

责编:黄嘉慧

审发:陈 近